找到相关内容233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试述印光大师对蕅益大师净土教义的继承与弘扬

    佛说阿弥陀经要解》在天台圆教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净土宗理论体系。净土宗第十三祖印光大师以净土法门统摄五乘,由提倡家庭教育和因果报应而普化社会,为近代佛教复兴作出了卓越的贡献。研究印光大师文钞和行谊可以...赞颂的清九祖北天目灵峰智旭大师赞中高度概括了蕅益大师示现之迹,即大师一生行谊、宗教证悟和弘扬净土的贡献。赞词说:“幼即信佛,随母礼诵。入塾宗宋遂放纵,读竹窗自讼。力弘大乘,冀同出陷阱。宗乘教义两融通,所...

    余会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41260472.html
  • 佛教信仰的力量——玄奘法师的启示

    传记资料有两种,一是奘师弟子慧立法师撰写的《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0卷,二是辩机法师撰写的《大唐西域记》12卷。综合起来看,两本书互有详略,而比较参照,可以清楚地看出奘师的行谊。奘师一生,为中国佛教之...信仰的力量——精诚贯注矢志不渝  奘师一生行谊可以大致分成四个阶段:国内求学阶段(596 627)、只身西游阶段(627 631)、留学印度阶段(631—645)、翻译经论阶段(645 664)。...

    普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53461177.html
  • 佛学新讲禅风重振——试评星云大师《〈六祖坛经〉讲话》

    ,是鼓舞人们向上的励志史,具有宁静致远的人生意境。”(第1册第25-26页)在《{六祖坛经)讲话·前言》中,星云大师将六祖一生的行谊概括为四个要点:即“求法具有大行力”、“迫害具有大悲力”、“隐遯具有...的机锋、话头以及鲜活的参禅行谊和方法都在星云大师的笔下纷然簇拥,共同印证著禅学的美丽与光华。同时,星云大师还打通了佛学诸流派,在他的注疏中,华严、唯识、净土,禅宗等诸家经典与观念无不各得其宜。星云大师...

    彭 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24264654.html
  • 印光法师与中国宗教文化三型范

    至于用真正的行谊,来实际型范的,在现今实在找不出很多,如要具体地的解答,还是只有印光法师的行谊言论,最为适合。  二、印光法师之儒佛关系论  今天有三方面的不同看法,第一是儒家学人看佛教的意见,第二是...

    张廷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41967018.html
  • 佛教文学的定义及其分类

    韩等各种语文的佛教文献。狭义则专指赞叹释迦及其弟子的一生行谊与本生(前生)故事之著述,以及各民族用文学表现方式所创作的佛教作品。   兹依广义角度,将印度、中国、日本佛教文学的内容,择要略述如次: ...世界,较具文学性。   在巴利原典中,律藏的《大品》及经藏中的《大般涅槃经》以描述佛传为主题;《本生经》、《譬喻经》等乃叙述释迦及佛弟子的行谊与前世传说。此外,属于三藏注书的《法句经注》、《长老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5781395.html
  • 四大名山——名山赫赫映心佛

    心见佛。许多修行者以心行十万里路向圣地礼拜,如持诵《华严经》时,感悟文殊菩萨的智慧如海,进而发坚固心愿,追随菩萨行谊。这类朝山,较不会因物换星移而退转道心。   再者是“身心齐一”礼拜圣境,如能称诵《...

    陈星洁

    |名山|寺庙|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8/07295613604.html
  • 一代佛学家吕澂

    不入眼。吾侪事师:似不必效时俗也。昔朱子卒,而黄勉斋竭平生之精力,为之作一行状。此文于朱子一生行谊及学术,无不深入其微,穷极其大,盖天地间有数之文字也。  吾侍师之日浅,又思想不纯为佛家,此明白彰著之...

    于凌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94740003.html
  • 佛学之人生道德

    敬爱心的维持和不失,人生就时时刻刻在道德中过生活了。   儒家所说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的五伦,即是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产生出这五种最适宜最合理的行谊,故谓之伦理。他与善生经六方的意义颇为...

    太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74540606.html
  • “梁端”小考

    》的作者赞宁基本同时,希迁流传给后世的行谊材料,他俩所览应当基本相同,因此惠洪之说还是有可资参考之处的。另外,在比《宋高僧传》与《景德录》还要稍早一些的《祖堂集》中,也记载了希迁的南台习静事迹。谓希迁...

    蔡日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75141347.html
  • 僧教育制度之建立(下)

    为教材。  十三岁至十五岁:  (一)加深前项之学行,并加强重要经典背诵。  (二)佛教人生观之启发,圣弟子行谊之熏陶。  (三)进学各类梵呗及法器等。  (四)受持五戒。  (五)正学沙弥律仪,及...  《第一年》  (1 )研究戒律精神(非戒文部分)。  (2) 具足戒止、作二持略行大僧事。  (3) 背诵戒文,略行大僧事。  (4) 圣弟子行谊选读研究。  (5) 原始佛教史、教团史。  (6...

    法藏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2446728.html